快遞包裝的回收
“太多了,搬都搬不完。”
距離大學城某高校生活區不到500米,是連成片的快遞攤位。現在是淘寶的“雙十一”網購節,攤位被成堆的快遞塞得滿滿當當,幾位光著膀子的快遞人員正在從一旁的推車上卸貨。而一邊的宿舍樓里,無處放置的快遞包裝被大學生們隨手丟在了樓道里。
網購的發達促進了快遞市場的發展。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3-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91.9億到400億,短短五年間這個數字竟然翻了四點三倍。
而中國各省的快遞網點,也在以飛快的速度增長。
高消耗VS低回收
快遞業務的繁榮在促進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環保負擔。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快遞包裝所帶來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一件普通的快遞,根據商品種類的不同,一般會有塑料袋、封套、快遞膠帶、包裝箱以及編織袋五大類包裝。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6年我國快遞包裝塑料袋使用量達147億,包裝箱達88億,快遞膠帶3.3億卷。在節能減排的號召下2017年狀況有所改觀,但形式依舊嚴峻。
與高消耗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極低的回收率。2015年,紙板和塑料的實際未回收率大于90%,包裝物總體未回收率大于80%。
快遞包裝垃圾緣何回收率如此低?
一、包裝物質量低劣,難以回收利用。快遞包裝行業價格競爭激烈,生產廠家為降低成本,使用劣質原料生產,部分包裝物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如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等。回收利用時要對回收物進行再次處理,提高了回收成本。
二、暫無低成本、易回收的快遞包裝,綠色材料的快遞包裝沒有得到推廣。
三、消費者環保意識薄弱。大多數消費者都直接把快遞包裝丟進垃圾桶,卻沒有意識到可以回收利用。部分人會把紙箱留下來裝東西,但由于紙箱強度低,并不耐用,因此也難免一段時間后被丟進垃圾桶的命運。
四、回收系統不完善。回收包裝廢棄物成本高,需要配備人員與建設回收渠道,但包裝廢棄物回收的收益低,因此企業與員工缺乏回收動力。快遞包裝回收渠道較為狹窄,即使消費者意識到要回收包裝廢棄物,也不知道回收的途徑。
五、法律條文不夠完善且操作性有所欠缺。
游離垃圾回收體系之外
雨天,悶熱的氣溫仿佛扼住了人的喉嚨,讓人喘不過氣來。
眼前是一個黑暗、潮濕的小倉庫。說是倉庫,實際上是幾個房間拆掉墻壁做成的,一個燈泡孤零零在天花板上掛著。地上是堆積如山的塑料瓶、廢舊電器和金屬制品。吳勇貴(化名)踢了一腳用繩子捆著的紙堆,碾滅了手中的煙。他看著我們,眼神中有說不出的疲憊。
這是在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的一家私人廢品回收站,規模不大,縮在長巷的最深處。吳勇貴選擇這里的原因也顯然易見:這里房租便宜,最重要的是離番禺區大學城僅幾公里路,“取貨方便”,他說。
吳勇貴拉的“貨物”十年如一:飲料瓶、易拉罐、舊衣物以及舊書。這顯然與我們的預料相悖。在網購盛行后的五六年間,這里并沒有看見相關的痕跡。在被問起拉不拉“快遞包裝”時,他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給出了答復:“廢紙堆不拉,紙箱子不值錢,最近價又跌了,拉個啥子喲。”
所有這樣的小回收站,都是銜接社會與正規回收體系必不可缺的一環,它們扎根于現實的土壤,在最貧瘠的地域頑強生存著。沒有利益就沒有動力,吳勇貴的回答代表了一種選擇,也代表了一種態度。基于生存需要,底層的回收人員不屑于快遞包裝的收集;基于利潤,回收體系拒絕了快遞包裝的進入。
嚴峻的現實問題
沒有回收的快遞包裝,則與其他生活垃圾一起進入了垃圾清運之路。
2010年到2016年的七年間,全國年垃圾清運總量從15804.8萬噸增長到20362萬噸,其中快遞貢獻了不少垃圾。
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為85%到90%。
從下面的數據圖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產生量排位靠前的城市也都是經濟發達、快遞業務繁榮的城市,全部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其中一線城市所占比高達64.15%。
從下圖我們還可以得知,盡管我國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相當高,基本在70%以上,但由于垃圾清運量龐大,垃圾缺口量依舊龐大(缺口量為垃圾清運量減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其中黑龍江缺口量達105萬噸,廣東缺口量達90.3萬噸。這些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是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
總而言之,大量的快遞包裝未經回收便化作垃圾,會帶來以下的負面影響:
1、資源浪費
快遞包裝以紙張、塑料等形式為主,其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等。根據相關專家測算,生產1噸紙需砍伐17棵十年生大樹,生產1噸塑料袋需消耗3噸以上石油。回收率低也就意味著浪費生產資源。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
2、廢棄物污染
廢棄物污染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有毒廢棄物污染;一個是廢棄物數量過多處理失當。快遞包裝所使用的防水塑膠袋、膠帶、泡沫板、填充氣泡袋等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包含這種成分的包裝物基本是不可降解物,有些降解周期比較長,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而國內低于 20%的包裝物回收率意味著將80%以上的包裝物作為垃圾處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曾現來表示,膠帶和塑料袋等較難降解,在大氣和水體中長時間留存會帶來污染,對其進行焚燒更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氣態污染物。
《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 年 400 多萬噸包裝垃圾中,消耗編織袋約 31 億條、塑料袋約 82.68 億個、封套約 31.05 億個、包裝箱約 99.22 億個、膠帶約 169.85 億米、內部緩沖物約 29.77 億個。而這些膠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 2800 公斤氣體溶劑 VOCs(焚燒會形成霾狀物),如果填埋處理,實現自然降解需要 100-150 年。
3、社會居民生活不便
過度包裝不僅為居民取出內包物品增添了麻煩,還占用居民存儲空間,增加了居民耗費在垃圾處理上的時間。新聞調查顯示,40%以上受訪者曾抱怨快遞包裝難以拆開,而60%以上受訪者則認為快遞包裝(尤其包裝箱)占據了很多垃圾存儲空間,并期待快遞公司或社會科研人員能想出相應對策。
4、回收人員負擔
目前大多數廢棄包裝物在回收時,膠帶粘粘等因素耗費時間精力,成為回收人員沉重的負擔。不僅增加了他們工作量,而且也增加了他們因接觸低劣材料制造的包裝物而患病的幾率。
5、個人隱私泄露
快遞包裝物上通常附有快遞運單號、收件人、收件地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容易成為不法分子搜集居民個人信息的工具。如果廢棄包裝物沒有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回收,這種侵害居民權益的行為難以受到約束。
尋求破局之法
很顯然,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如何讓人們愿意收集快遞包裝、如何將快遞包裝融入回收體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如今社會上關心快遞包裝回收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多。無論是韶關市人大常委會就“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問題”舉行座談會,還是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垃圾資源化專委會副秘書長李海濤關于“在各個小區和辦公樓設置快遞回收點”發出建議,都是破局的關鍵之舉。
一、法律上,新版國標《快遞封裝用品》強化了減量化要求。
一方面降低了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塑料薄膜類快遞包裝袋的厚度要求等;另一方面,對快遞包裝箱單雙瓦楞材料的選擇不再作出規定,只要材料符合耐破、邊壓和戳穿強度等指標即可。此外,增加了重金屬和特定物質的限量、倡導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對印刷油墨提出技術性要求。(來源:澎湃新聞 問政)
二、科技上,目前不少快遞企業以及關聯企業已經開展了綠色包裝的應用工作。這些成熟的做法和經驗是值得借鑒和推廣的。
例如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作為綠色包裹快遞袋的材質,拋棄后可以短期內完全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像傳統的聚乙烯塑料袋一樣可以遺留在自然環境中幾百年不分解。
例如順豐在包裝材料、印刷方面,將滿版印刷改為無底紋印刷,可以節省油墨用量70%;利用可拉伸珍珠棉代替傳統珍珠棉,節省材料50%;在環保材料方面,使用的楞紙板、無碳復寫紙、銅版紙等材料均可100%降解,還使用蜂窩箱代替木箱包裝,每年可節約原木360噸;利用可降解的回收紙塑代替不可降解的EPS(聚苯乙烯泡沫)材料;除此之外,使用可重復利用的編織袋代替普通編織袋,每年可節省材料5000多噸。
例如從2016年9月21日起,申通快遞在全國推廣使用芯片環保袋,每年可以減少93520噸垃圾,節省9352萬元,環保袋最大的特點在于可以反復使用。(來源:中國快遞協會)
三、企業方面,電商平臺在進行積極的探索。
有的平臺推出綠色包裹專區和綠色包裹專場活動,鼓勵和支持商家使用可生物降解快遞袋和免膠帶紙箱;同時實施紙箱回收項目,通過以個人名義植樹的公益項目引導消費者重復利用快遞紙箱,這項活動僅2017年“雙十一”期間,就帶動超過10萬棵樹木的種植。
蘇寧物流推出可折疊的塑料快遞盒“共享快遞盒”,代替常用的瓦楞紙箱,快遞員會當著客戶的面簽收,然后再把這個共享快遞盒返回倉庫循環使用。這種塑料快遞盒可重復使用一千次以上,大幅減少紙質材料的使用,同時也提高了運載空間的利用效率。與蘇寧共享快遞盒同等規格的單個瓦楞紙箱成本在0.6元左右,單個蘇寧共享快遞盒25元,可循環使用1000次,單次0.025元,成本可減少95%左右。截至2017年10月,蘇寧所投放的5萬個共享快遞盒已累計節約了650萬個快遞盒,總成本減少68%。
四、政府方面,需要對快遞包裝環保回收事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扶持政策和宣傳。
資金支持一方面用于資助快遞包裝回收體系,如高校、社區快遞包裝回收站、收機構的建立和運營,另一方面用于綠色包裝的技術革新,通過研發更低成本的環保型快遞包裝取代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制品。
政府的扶持政策如稅收的優惠,對積極從事回收業務、使用環保型快遞包裝和研發、生產環保型快遞包裝的企業應當予以稅收優惠的獎勵。還要把快遞包裝回收體系的網點整體規劃列入可持續發展計劃中,改變目前快遞包裝回收站點的數目遠少于垃圾回收站點、網點無序經營狀況。
還可以加強快遞包裝環保回收的宣傳力度,明確回收體系中各相關利益者的責任,保障快遞包裝回收體系有條不紊地運行。
五、消費者方面,消費者主動了解回收相關知識,不使用包裝過度的商品,拒絕有毒有害快遞包裝,形成綠色消費觀念,享受網購的樂趣。
很顯然,為了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消費者、快遞公司、商家、政府與社會回收機構必須進行協調合作,迎接廢棄快遞包裝物帶來的新挑戰。
數據來源:
【1】國家統計局
【2】國家郵政局
【3】數據易到
【4】搜狐新聞報道
【5】人民日報《中國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部分有害物超標》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822/c1001-28653628.html
【6】物流產業大數據平臺
【7】聯商網報道
【8】《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10】經濟日報《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生活垃圾增量的93%,包裹亟需減負》,https://economy.china.com/industrial/11173306/20180919/3394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