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宜昌5萬名職工轉崗再就業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發《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大力開展沿江化工企業污染專項整治,凡不符合規劃區劃或安全環保條件、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現有化工企業,一律實施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初步摸底,全省現有化工企業1021家,其中,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105家,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圍化工企業455家。
去年以來,宜昌市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重任,還長江兩岸“山更青水更綠”,直接關停沿江25家化工企業、83家煤炭企業,未來還將“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109家,關閉煤炭企業38家、“僵尸企業”37家。“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使得宜昌面臨5萬名職工轉崗再就業的巨大壓力。
如何應對?該市妥善安置搬遷企業職工,千方百計朝著“不裁減一人”的目標努力。
興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在沿江化工企業“清零行動”中,興發集團將拆除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22套生產裝置,搬遷7萬噸草甘膦等裝置,遠離長江岸線。
6月2日,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辦公室主任宋桂生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為使職工技能提升跟得上產業升級步伐,興發集團投入真金白銀培訓、提升職工技能,并為取得職業技能技師、高級技師的員工發放技能補貼。
2016年底,鄧思思從興發集團的一個生產車間分流出來。她通過自學,完成了專升本,獲得集團獎勵;后來又考了經濟師職稱,并成為興發集團生產核算部門員工,還獲得宜昌人社部門的技能提升補貼。
從“要你學”到“我要學”,興發集團將學習風氣融入企業各個層面。宋桂生介紹,集團內有“師帶徒”制度,新員工入職時安排師傅傳幫帶,師傅帶學徒半年,考察合格可享1800元的津貼。每年,集團還組織800多名員工,參加免費職業技能培訓。
目前,興發集團有專業技術持證人員113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人才技能提升與企業轉型升級同步。
宜昌人社部門抽調65名人社干部,對應服務22家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提供一攬子服務,比如,為興發集團量身定做招聘簡章、專場招聘會。
宜昌市鼓勵轉產職工積極進行就業技能提升培訓,全方位落實技能提升補貼政策,2017年以來為“關改搬轉”化工企業的2650名職工發放技能提升補貼437萬元。
“如今我月薪可拿7000多元,是公司的技術骨干。”已在京山一家化肥廠重新上崗的原宜昌田田化工職工陶偉說,“當初聽說要下崗,差點急死了”。
去年初,一個陰雨天,田田化工大會議室內座無虛席。原定傍晚結束的職工代表大會,一直開到了深夜11時。
會議室氣氛壓抑,大家都知道,廠子要關了。“田田化工,離長江只有100米。現在,國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咱們這個廠,遲早是要搬。遲搬,不如早搬!”宜昌市相關領導如是說。
田田化工是湖北三寧化工的全資子公司,年銷售額3億元,年均利稅達到2790萬元。在生產紅火、效益穩定的情況下關停,損失不小。“但為了生態長江和美麗宜昌,我們應該履行社會責任。”田田化工總經理李先云說。
田田化工關停后,需安置482名職工。對此,宜昌市政府高度重視,前后投入2600余萬元用于職工退休金、養老保險等。同時組織了6期免費轉崗技能培訓。
在企業關停之前,宜昌市人社部門就前后聯系了28家化工企業,到田田化工廠區舉行了8次專項招聘會,近百名熟練工人,被省內各大化工廠“搶走”,陶偉被京山一家化肥廠“搶走”。
2017年,宜昌市人社部門共為“關改搬轉”化工企業職工發放失業保險金1238.6萬元,惠及1125名職工;發放穩崗補貼371.3萬元,穩定崗位1.48萬個。
在“騰籠換鳥”的過程中,盡管化工產業崗位減少,但以廣汽傳祺、惠科電子、南玻為代表的一批招商引資企業和重大產業集群項目帶來更多優質崗位,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0.9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06%、4.17%,均保持在較低水平,動能轉換帶動就業效應十分明顯。